为深入贯彻“以科研强教学,以教学促科研”的协同发展理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内涵与时代活力,2025年11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励智楼135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德法课教学的科研赋能路径”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戴丽君主讲,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清晰的教研互促思路与方法。
讲座伊始,戴老师从政策要求、教学痛点和课程特性三个维度,深刻阐述了科研赋能德法课教学的必要性与核心价值。她指出,科研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支撑,更是破解“照本宣科”式教学困境、将抽象理论转化为鲜活教学内容的关键路径。她强调,德法课的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一座“富矿”,教师应善于从课堂互动与学生困惑中挖掘科研素材,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双向滋养。
随后,戴老师系统梳理了德法课科研选题的四大方向。她建议教师们可以从“教材重点难点的深化研究”“学生思想困惑的精准研究”“社会热点的前沿研究”以及“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四个层面切入。她以“Z世代青年人生价值排序”“‘躺平’文化现象的集体主义解读”“数字时代的技术伦理挑战”等生动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教学难点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深度的研究课题,为在场教师带来了极大启发。
在谈到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时,戴老师分享了“问题导向”的研究设计逻辑与“小切口、深挖掘”的选题策略。她鼓励教师们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加强跨学科合作,通过问卷、访谈等实证方法,建立“教学问题-科研课题-教学改进”的闭环机制,让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课堂,提升育人实效。
最后,戴老师发出倡议,呼吁同仁们共同深耕教学富矿,强化团队协作,用学术话语阐释政治立场,将学生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自己的“课题清单”,担负起为强国一代青年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路径清晰,为教师们探索教研融合新模式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对推动我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伍冬云 图/杨菁菁 一审/夏天鹰 二审/沈琪美 三审/刘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