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工作

思政课实践教学走深走实 “实践育人”见行见效

发布时间:2021-12-24浏览量: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总结过去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思政课程的学科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了联动式实践教学模式,推进“实践育人”落地生根。

   突出学生中心,开展“我来讲党史课堂实践活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教室里20级的同学宣讲的《长征》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的一个剪影。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促进教学的双向互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开展了“我来讲党史”课堂实践活动。任课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演说、述评、历史话剧表演、影视剪辑与配音、纪录片拍摄、新闻采访等多种方式来宣讲党史,为建党一百周年献上生日礼物。课堂上大部分同学积极参与,使思政课成为了大学生们喜爱的“魅力课堂”,大大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图片1.png

        发挥协同合力,联合举办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竞赛

   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4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联合发布“举办湖南信息学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竞赛”的通知,本次活动参赛对象为全校学生,竞赛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新时代大学生使命、责任和担当研究、湖南红色基因传承与大学生成长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六大方面,参赛学生以5人组成小组,在思政课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报告撰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共同评审。本次活动从谋划到组织,两个部门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这也是继上学期举办微电影大赛之后,两个部门的第二次携手合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协同思政工作队伍合力,多渠道、多层面推进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构筑复合式思政育人格局等方面积极作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工部门的联动。

   拓宽校地对接新增两大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感悟时代的变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打破课堂“围墙”的限制,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各类有效资源,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大力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月19日、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在彭德怀纪念馆、长沙市芮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至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在徐特立故居纪念馆、开慧村、杨开慧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长沙市芮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地,挂牌了五处实践教学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将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现场教学、参观考察和调研访谈,探寻历史事件发生地、走访历史事件亲历者,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去感受历史的悲壮与现代化建设的自豪,在体验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现场讲解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走出去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积极请进来,邀请基地专家到我校为学生开展讲座、报告和展览活动,初步达成了5月初彭德怀纪念馆“送课上门”的活动计划。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洪波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推动思政课教学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至少10个包括诠释湖湘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展现创新创业勇气和具有湖南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深入讲解和悉心指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上不上实践课不一样、参不参加实践不一样、认不认真实践不一样’,让学生在教学中有获得、在评价中受肯定、在实践中更自信。”

图片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