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课程思政访谈

发布时间:2020-05-20浏览量:

采访人:罗斯静

被采访人:晏湘涛

 

罗斯静:什么是“课程思政”?

晏湘涛:简单地讲,“课程思政”是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渠道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效结合,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罗斯静:实施“课程思政”的政策依据有哪些?

晏湘涛: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又称“新时代高教四十条”),强调加强课程设置和思想政治建设,把课程思政融入本科教学。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

罗斯静: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

晏湘涛:实施“课程思政”,不是把各类课程都变成思政课或等同于思政课,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伟大祖国等核心价值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立场,把立德树人的“初心”贯穿始终,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助力广大学生发自内心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理论、制度和文化。

罗斯静: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什么关系?

晏湘涛: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第一主课;其他各门课程同思政课程一样,都承担着“课程思政”任务,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政课程还要积极发挥对其他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其他课程深入发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协同并进。

罗斯静:马院在课程思政方面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晏湘涛:马院要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主动参与指导专业课集体备课,参与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要进一步参与各类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把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及其成效作为各类课程评价的首要标准,从根本上推动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互融共生的良好教学生态。

罗斯静: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有何创新与突破?

晏湘涛:创新与突破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129动能体系”建设相对而说更显突出。“1”指“一体”,即全校课程思政集中统一行动,学校编制《湖南信息学院课程思政指南》,为各门课程提供重要参照。“2”指“两翼”,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重,特别强调思政课程本身也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将理论课讲得“学精管用”。“9”指“九个发力点”,齐抓共管保障课程思政持续发展。包括基层教学组织科学“布点”、任课教师正确“对点”、思政教师派出“蹲点”、专家督导“评点”、学生激情“爆点”、主攻课程“要点”、彰显校本“热点”、针砭人性“痛点”和家校融合“点对点”,动能不衰,课程思政工作才会方兴未艾、久久为功。

罗斯静:您刚才提到的《湖南信息学院课程思政指南》有什么特色吗?

晏湘涛:目前各个高校都很重视课程思政工作,但是抓手到底在哪里,都还在探索。我们认为,不管是挖掘各门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还是从外部引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涉及到内容的凝练和重新组合,可以说是内容为王”。所以,我们深入思考了“课程思政到底要讲什么内容”的问题,以正在使用的高校思政课体系为骨干,设计了一系列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为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基础读本。这就是《湖南信息学院课程思政指南》。课程思政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内容方面还是要千锤百炼、相对稳定。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份指南最大的特色。

罗斯静:请问《湖南信息学院课程思政指南》的编写思路是什么?

晏湘涛:我们考虑,授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最终是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要让我们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首先以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拼搏”“爱社会主义爱集体主义”“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爱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这五个主题编排了105个课程思政要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的观念;然后我们解析了每个课程思政要点的具体内涵,指出在各门课程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样,授课教师就能够有针对性的选取一些要点贯穿到自己的课程中去。

此外,我们还汇集了14所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帮助我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最后,我们收集了领导人、重要学者关于课程思政的11个重要观点,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和方法论。